比特派钱包app官方版 【官网下载地址:bitple.top】请复制手机浏览器打开! 比特派是全球领先的多链钱包,支持 BTC/ETH/EOS/USDT 等多种区块链资产,本站是专为移动端用户开发,支持最新安卓手机,支持简体繁体。,年近四十,選擇考公
年齡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試錯的機會變少了,別人愿意讓我們試錯的機會也少了。我大四那年去考過清華大學的法碩,目標定得很高。然而,到了這個年紀,我不可能再去選擇這樣的學校,無論是考研還是考公都講究“一把過”。有人說,以我第一次考公的成績,多考一兩年上岸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已經沒有機會了。

2
文丨新京報記者 李照
編輯丨陳曉舒
校對丨李立軍
35歲,是一條敏感的年齡紅線。
這個為公務員考試而劃定的年齡門檻,因企業也廣泛使用而成為一種職場現象。35歲后,可能面臨裁員失業求職難的困境,如同職場人士頭頂的緊箍咒。
近年來,國考和省考將部分崗位年齡調至40歲以下。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呼吁建議放寬公務員錄用的年齡限制,同時加大反年齡歧視就業立法和執法監督力度。人們嗅到,35歲這條線似乎有了一絲松動的痕跡。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放寬年齡的崗位大多要求的是碩博士應屆生或者偏遠艱苦地區的基層崗位。這意味著,很多35+的大齡人士需要繼續深造學歷,才有可能獲得一張考公的入場券。
什么樣的人群會在35歲以后選擇考公?他們為什么決定考公?以及在35歲之后重新作出職業規劃需要什么勇氣、面臨什么困境?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采訪了本文的主人公文婷。
她在34歲時辭去上市公司公關總監的職位,考上了一所雙非院校的全日制研究生。讀研期間,文婷嘗試轉換進入體制內的職場賽道,第一次感受到年齡的緊迫性。37歲那年,她報名參加了國考和省考,近乎一年的高壓復習后,她通過了其中一場筆試,卻在面試時被淘汰。
大齡、女性、文科、雙非院校碩士……這些標簽讓文婷掉入求職鏈條的底端。經歷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考公失敗之后,文婷不得不重新找工作,最終她接受了一家離家近的公司offer一個收入不及讀研前一半的基礎編輯崗位,“但勝在穩定”。
以下是文婷的口述:
大齡讀研
我出生于1985年,大學畢業后開始北漂,在34歲這一年,我考上了全日制研究生,重回校園。
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么會在這個年紀讀研,還是全日制的,我發現很難一句話講清楚。我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我讀研的視頻,有很多人來私信我,我才知道,大齡讀研或者打算大齡讀研這個群體真的挺多的,而且目的都不一樣,比如有人可能是想通過讀研提升學歷更好找工作,有人可能是本科學歷不太好,希望讀研圓名校夢,讓履歷更好看。
我讀研不是出于這些原因。工作十幾年后,雖然我做到了上市公司的總監崗位,但我有一種強烈的被掏空的感覺,希望能停下來喘口氣充充電。
另一個原因是我評估我的情況可能很難有更好的發展了。做到公關總監崗后要繼續提升,就是跳槽去創業公司做VP,但這需要很好的機遇,在我前東家,公司的女性高層管理者鳳毛麟角。
當時,我先生博士畢業后在大興找到了解決北京戶口的工作,距離我們的住處很遠,而且小孩也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所以全家要搬到大興去,我就想到,是不是正好可以趁這個時間讀個研。
我和我先生結婚后,他才去讀的博士,整個四五年里,主要是我工作維持整個家庭的經濟開支。等他找到工作后,我提出繼續讀書的想法,也得到了他的支持。就這樣,33歲那年我下定決心考研。
我本科畢業于一所南方的211大學,畢業后又有過多年的工作經驗,我想過讀研是不是應該選擇一所更好的學校,但我分析評估了一下自己的情況,備考時間有限、離開學校十多年后學習狀態欠佳,若去沖刺一所北京的985、211高校成功率可能很低,所以我選擇了一所普通雙非院校的專碩。這所學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還不錯,并且離家近,我能兼顧家庭。
整個考研讀研的過程中,就業始終都在我的考慮范圍內。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后,我其實還去應聘過一家央媒,經過了好幾輪筆試面試,但止步于終面,所以我也就安心去讀研了。
剛上研一,我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成為一名教師,是我在校讀研期間為畢業再就業做過的第一個轉型嘗試。
那時候,我以為只要能在35周歲考上教師編制,一切都還來得及。于是我去深入研究了學校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要求,了解如何能提前畢業。我們那屆專碩的學制是兩年半,我有計算過,我的生日是在10月,一般招聘以周歲為準,如果我能提前半年畢業,那我還在35周歲的尾巴上。

研一我非常努力地修學分發論文,獲得了提前畢業的資格。我還去了北京一所中學實習,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招聘條件原地杵。北京市大興區教師編制的年齡要求竟然更加苛刻。2022年應屆畢業生非京生源碩士研究生要求年齡在30周歲及以下(即199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齡是要求在35周歲及以下(即198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也就是說,就算我是應屆博士生畢業,我的年齡都超了。
教師這條路被證實行不通,我的教師資格證也白考了。這件事失敗原因在于我對教師“30歲”而非“35歲”年齡要求的無知,也讓我第一次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職場的年齡壓力。
既然這樣,那我也就不著急提前畢業了,考慮其他的路吧。
考公拉鋸戰
正好這個時候,1999年生的外甥女本科畢業考上了公務員,她跟我說,阿姨你其實可以考慮考公。我就去研究了一下,國考和省考部分崗位對應屆碩士的年齡要求是40歲之前,我覺得這條路可以試試。
我報名了一個線下考公培訓班,培訓班有兩種,一種是簽包過協議的,學費好幾萬塊,沒考上可以全退;還有一種便宜點兩萬多,沒考上退一半,我綜合考慮了一下,選擇的后者。

考公對我來說是背水一戰。那時候我的小同學們都在找工作,微信群里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會發一些校招信息,我都沒有關注,一來是很多崗位本身就有年紀限制,一看就跟自己沒啥關系;二來,我覺得自己既然決定考公就好好準備,不要想那么多。很多報考年紀放寬到40歲的崗位僅針對碩博士應屆生,這意味著我只有這一次機會。
我報名了2022年的國考和廣東、天津兩地省考,都是區縣崗位。選擇天津是因為距離北京近,北京的公務員考試要求35周歲,我已經不符合條件。我老家在南方,所以我跟先生商量,如果能考上廣東的公務員,我們也可以舉家南遷。
備考公務員非常辛苦,讀研我還可以抽空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但是準備考公后,只能請我母親特意從老家來幫忙帶娃。我幾乎是泡在圖書館里,沒日沒夜地刷題,案頭上永遠堆著小山一般高的復習資料,用完的中性水筆芯密密麻麻能排滿小半張桌子,壓力最大的時候,我掉頭發特別厲害。

最折磨人的是因為疫情考試延期。我從2021年8月開始上課,我原本計劃用半年時間完成這場“戰役”,因為省考最晚也就是次年3月,我想著半年時間考公,成就成,不成就算了,結果我沒想到省考會延期,而且只是告訴你延期,不知道延到什么時候,我鉚著勁復習沖刺的節奏就被打亂了,心態很崩潰。
天津的公務員考試推遲到了7月,考生提前兩周知道這個消息,這也是我唯一通過筆試的考試。但是這次的筆試和面試時間間隔非常緊張,只有10天,在得知自己獲得面試機會后,我抓緊報名了7天的面試短期沖刺班。
天津那個崗位面試比是3:1,六個進入面試,最終錄取兩個,我的筆試成績排第四名,六個人的分數非常接近,第一名比第六名只高2分。
其實我覺得自己面試表現挺不錯,但是我的面試成績最低,其他五個人都是比我小十來歲的年輕人,我的分數和他們五個人的分數不在一個分數檔。
雖說在考公過程中,“35歲門檻”沒有直接把我擋在外面,但“年齡陰影”無處不在。公考培訓班里,我是年紀最大的,其次還有一個1988年的,而在面試中,你也很難忽視招聘單位隱性的年齡偏好,就算表面上放開年齡限制,招聘者的觀念里可能還是更青睞年輕人,并且他們也招得到年輕人。
就這樣,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考公以失敗告終。當時已是2022年8月,距離我1月畢業已經過去半年多,而我的工作卻還遲遲未敲定。

從公關總監做回普通編輯
2008年剛來北京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媒體做編輯。這份工作干了近3年,正趕上媒體轉型浪潮最熱的時候。那陣子,商業網站、門戶網站挖了不少資深媒體人,互聯網發展勢頭很好,我也順應了這股浪潮,轉型到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市場,后來又跳槽到創業服務公司,最后進入一家A股上市公司擔任公關總監。幾次跳槽換工作,我的收入水平都會有一個提升。
考公失敗后,我開始在網上更新簡歷,拜托我的朋友以及互聯網、媒體的前同事們幫忙推薦工作,我一共獲得了四次面試機會,只有一次是獵頭主動找上門來的,其他三家公司都是朋友介紹。
我去面試的這幾家公司的HR有跟我同齡的,也有比我小一點的,他們最好奇的是,我為什么會在這個年紀去讀研,幾乎每個人都會問這個問題。他們不會直白地告訴你“不招35歲”,因為給我推薦的這些崗位都是比較精準的內推,不像招聘平臺可能直接就把簡歷篩掉了,但你還是能感覺到,年齡是個大問題。
在企業HR們看來,讀研之前我能做到總監崗位,卻在事業上升期停下來讀研,這段經歷并不是一個提升加分項,而是一種耽誤。他們會覺得,你在這個年紀做了這樣一件事情,你的職業生涯斷掉了。
一個互聯網大廠的公關總監朋友甚至直接跟我說,我讀書這幾年可能錯過了行業余暉,在經濟上或者說賺錢能力上耽誤了好幾年。
讀研之前,我的年收入有三十多萬,讀研后面試的這四份工作,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接近卻沒有超過原來的收入。此外,收入比較高的公司在中關村,我住在大興,光是來回通勤就要四個小時。
綜合考慮這四家公司的收入差異以及通勤成本,我更傾向于現在這家公司,距離我家很近,可以步行上下班。其實這家公司的面試卡得不嚴,轉正的考核非常嚴格,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面了三輪,因為我的定崗定薪一直談不下來。
公司提供的新媒體編輯崗位,收入不到我讀研前的一半。后面因為我內心已經做好了選擇這家公司的決定,所以我還是接受了這個基礎崗offer。
在我明確表達了對這家公司的意愿后,他們也有點疑惑,說以你的工作履歷是不是可以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作為一名女性求職者,我也會被問到事業和家庭平衡的話題,他們會問你孩子有多大?照顧家庭是否占用工作時間?我很坦誠地表達了,會有兼顧家庭的考慮。
其實我選擇的這家公司目前業務還是做得不錯的,更重要的是,我覺得穩定性比較有保障,因為我在這家公司里看到了四五十歲的員工,感受到一種安全感這是我的變化年輕時找工作我關心是否有挑戰性,人到中年我把穩定作為很重要的考量標準。
在我讀研這幾年,我以前團隊里的幾個小姑娘發展都挺好的,我很為她們高興。偶爾想到自己從總監崗又做回基礎崗,要說一點心理落差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我是這么想這個問題的:本科畢業后的這十幾年是一個階段,我努力工作獲得了回報,我對那個階段的自己很滿意;讀完研后,我從普通編輯做起,這是一個新階段的起點。我現在離家這么近,在工作之外的時間我還可以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獲。
“35歲+”需要被看見
讀研前,我沒有預料到現在的生活。剛開始讀研時,我絲毫沒有感受到所謂的“35歲中年危機”,入學后我還會收到獵頭的消息,我非常自信,從未想過畢業找工作會如此之難。
我原本想借讀研這個機會換個職業賽道,具體換到什么職業,我其實沒有想好。人到中年后,就有一種趨穩的心態,所以當教師、考公務員都會想試試。

有時我也在想,這種趨穩心態到底是年齡帶來的還是大環境影響?我的研究生同學大多數都是出生于1998年、1999年的年輕人,考公考編也是他們的主流選擇。我們班有近60個學生,如果沒記錯的話,可能只有五六個人沒有考公。
這些年輕人跟我讀大學那會兒完全不一樣。我本科畢業時,全班只有幾個人選擇考公,而我滿腦子新聞理想要當記者。我之前跟我先生討論,是不是我們80后年輕時比較天真,正好趕上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紅利,當初我們對未來有非常多期待,覺得自己有無限可能,現在的年輕人更現實,他們也更看得清楚現實。
我不否認我也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現在我的想法跟二十多歲也不一樣,身后有家庭,要顧慮的東西很多,尤其是女性。在我先生讀博的時候,我母親身體也不好,沒辦法幫我們帶孩子,所以當時我請了保姆。那幾年,我的工作節奏很快,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有的,有時候出差,一大早坐高鐵去上海,下午又得買票回北京,特別累。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但是生活卻被工作完全占滿了。
年齡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試錯的機會變少了,別人愿意讓我們試錯的機會也少了。我大四那年去考過清華大學的法碩,目標定得很高。然而,到了這個年紀,我不可能再去選擇這樣的學校,無論是考研還是考公都講究“一把過”。有人說,以我第一次考公的成績,多考一兩年上岸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已經沒有機會了。
我把大齡讀研找工作的視頻發在網上,經常有人私信我,我XX歲了還能去讀研嗎?我理解他們的學歷執念,現在的我會建議他們選擇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當下的就業環境下可能更從容一些。也有人說我看你后期找工作的視頻好焦慮,但其實我的初衷并不是傳播焦慮,只是把這個過程呈現出來,不管你選擇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
最初我沒打算接受采訪,我跟一個網友說起這件事,她反問我你為什么不接受采訪呢?我們這些大齡求職群體如此龐大,處境如此艱難,應該要去發聲。這位網友是1989年生的,在山東大學讀研,正在找工作,并且她還是未婚未育的女性,在求職上面臨的困境比我更大。我問她有沒有利用應屆生身份準備考編考公,她說有在準備。
現在復盤這段經歷,感觸還是挺深的。這個過程很曲折,但是你慢慢走就會發現,這也是一條路。我對現狀挺滿意的,畢竟畢業才這么短時間,未來還有很多可能,也許再晚個五年、十年來看,我會對當下這段經歷有更客觀的判斷,我會覺得這是一段不錯的經歷,沒有這段經歷,我也就不是我。
我目前的計劃是下半年去考一個出版編輯中級職稱,工作也繼續干著,反正只要工作還在推進,人沒有停下來,你就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機遇。
(應受訪者要求,文婷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