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重新定義“美國制造”,誰買單?誰得利?
比特派官網app下載蘋果版 【官網下載地址:bitple.top】請復制手機瀏覽器打開! 比特派是全球領先的多鏈錢包,支持 BTC/ETH/EOS/USDT 等多種區塊鏈資產,本站是專為移動端用戶開發,支持最新安卓手機,支持簡體繁體。,美國農業部重新定義“美國制造”,誰買單?誰得利?
美國農業部本周公布一項新的規定,要求貼有“美國制造”標簽的肉類、家禽和雞蛋必須來自“在美國出生、飼養、屠宰和加工”的動物,只在美國國內屠宰和包裝的將不再符合標準。
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這次的定義修改符合美國消費者的要求,因為農業部的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二的受訪民眾認為,農產品如果標簽為“美國制造”,那么大部分或者全部工序都應該在美國進行。
“消費者的理解和期望與目前的標簽之間顯然存在脫節。”維爾薩克說。

加強美國肉類和家禽供應鏈系列措施之一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在全美消耗的牛肉中,有約12%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巴西等地,其他紅肉和禽類的進口不到6%,雞蛋的進口比例不到0.5%。農業部的相關官員表示,在美國本土銷售的所有肉類、家禽和雞蛋產品中,貼有美國原產標簽的約占12%。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首次提出要對現有農產品標簽進行修改,并在去年將此計劃納入加強美國肉類和家禽供應鏈的一系列措施中。
美國農業部去年夏天進行了一項全國性問卷調查,樣本由4800名美國成年人組成,他們在6個月的時間里,為家人采購食品雜貨的時候購買了牛肉或者豬肉。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40%的購買者表示,他們在購買肉類時會尋找“美國制造”的標簽。
其實,美國牧場養殖業和農業消費者權益組織從2019年開始就一直游說農業部做出相應修改。
“新的規定準確定義了原產地的真正含義,也終于彌補了這一漏洞。”美國牧民協會主席圖珀(Justin Tupper)表示,“如果上面寫著‘美國制造’,那么它應該來自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牛。消費者有權知道他們的食物來自哪里。”
美國消費者聯合會食品政策主管格里米林(Thomas Gremillion)表示,農業部的相關修改是“小但重要的一步”,是早就該邁出的一步。
美國肉類研究所:增加消費者成本
美國勞工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美國家庭消費食品的平均成本較上年同期攀升11.3%,這比總體通貨膨脹率高出近5個百分點。
不過,北美肉類研究所的專家表示,他們反對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過于規范”的標簽定義,因為這無疑會進一步增加消費者的成本。
美國的肉類標簽一直存在爭議。美國農業部在2009年最終確定了肉類標簽標準,要求注明“原產地”, 不過,在加拿大和墨西哥提出法律訴訟后,世貿組織于2015年阻止了該標準的實施,認為相關規定會對國際貿易造成損害。按照美國農業部規定,其他產品,如魚、貝類、新鮮和冷凍的水果和蔬菜等都需要原產國標簽。
美國養牛者牛肉協會(NCBA)則表示,修改后的規則無法保護美國的牛農。
“簡單添加出生、飼養和收獲的標簽無法為牛農帶來額外收入,反而會削弱真正自愿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標簽。”NCBA執行董事巴庫斯(Kent Bacus)表示,“我們承擔不了用另外一個有缺陷的政府標簽去替換現有的有缺陷的政府標簽。”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